王全杰,烟台大学教授、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、博士生导师、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、国家科技奖评委、山东省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,2014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。
  83年受聘到烟台皮革企业任工程师、总工程师。97年兼中国科技大学、四川大学、陕西科技大学、郑州大学、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经22年的生产一线工作, 05年到烟台大学任教,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学术带头人,主讲蛋白质化学、天然高分子材料、皮革工艺学。
  四次承担国家攻关计划和863计划,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,二三等奖5项,授权发明专利23项。其早期成果多已成为行业的公用技术,其升值资源、减少污染的技术思路与科研成果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制革行业,经省政府推荐两次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。
  1. 主持研究的“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”攻克了胶原蛋白可逆变性的难关,1991年首创剖白湿皮少铬鞣制为代表的新工艺,减少了铬盐用量,降低了制革污染,为山东省夺得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13年内先后有20个省数百家企业采用新技术,新增产值38亿元,利税4.9亿元。该成果引起全国皮革行业生产工艺的重大变革,被称为继剖灰碱皮,剖蓝湿皮之后的第三代制革工艺,江泽民主席查看了攻关样品后称赞“你们皮革科技人员为国家,为人民做了件大好事”。
  2. 2004年承担国家863计划,与杜邦公司合作,研制出天然皮革与聚氨酯纤维相结合的新型面料,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超弹力服装皮革生产国,项目中首创超薄剖层法技术,将皮革厚度剖至0.25mm,获中国发明专利和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  3. 带领团队解决了天然皮革的阻燃、雾化及涂饰层黄变等难题,冲破技术壁垒,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用革推向产业化,产值达60亿元,结束了我国汽车革全部依靠进口的局面,2008年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,2016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  4.利用有机硅材料对高分子涂层的可剥离性,国内首创的二层皮革移膜涂饰技术,产品已占据中国皮革旅游鞋市场的80%。1986年获轻工业部科技三等奖。
  5.近10年来围绕制革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,将制革厂、皮鞋厂革屑、毛发等有害废料水解为蛋白质、多肽、氨基酸并进一步制成皮革助剂、工业清洗剂、农药乳化剂、润湿剂、叶面肥、有机肥、水泥发泡剂等多种材料,其专利技术已部分工业化生产。
作为博士生导师,先后指导29名硕博研究生。尤其重视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工匠精神,2004年起自筹资金,连续11年免费开办以“学会动手、学会吃苦、学会与工人相结合”为宗旨的全国制革研究生动手能力学习班。来自全国各地280多位硕士、博士生接受了他的动手能力培训,赢得行业赞赏。
 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先后提出了“改革我国选举制度”“改革我国行政区划名称”“遏制政府修建豪华办公楼”“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出口”等30多项议案和建议。在全国人大三次提出“政府官员公示财产”议案,引起全国关注。